教資考試 | 教師資格考試題庫 | 教師資格閱讀資料 | 教師資格招考信息 |
一、教學目標
1.能說出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優勢與經濟發展快的原因。
2.通過分析圖文資料,了解產業結構變化的特點,提升地理思維能力。
3.建立地理辯證思維,明白凡事各有利弊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優勢、經濟發展快的原因和產業結構變化的特點。
難點:辯證地思考地理事物。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案例分析法、講授法。
四、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視頻法導入。播放春運期間“民工潮”錄像,提問:為什么大量的民工涌向廣東?教師總結:因為廣東,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吸引大量農民工來此打工。進而導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優勢條件
【教師活動】展示《中國地形圖》與《廣州市氣溫曲線與降水量柱狀圖》,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圖片4-3-2思考: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快的原因是什么?具體體現在哪兒?
【學生活動】地理小組為單位,思考交流,展示成果。
【師生總結】自然條件優越:位于廣東省南部,毗鄰港澳,與東南亞臨近,平原廣闊,熱量豐富,降水豐沛,河流縱橫交錯;社會經濟方面:人口稠密,城市密集,歷史經濟基礎好,文化發達,僑鄉眾多,受政策影響成為了沿海經濟開放區。
2.經濟成就
【教師活動】播放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歷程的紀錄片,并引導學生總結該地區經濟發展成就有哪些?
【師生總結】珠江三角洲地區率先推進市場化的改革,現在是我們國家整個市場體系最完備的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利用毗鄰港澳的優勢率先開放,現在是我們國家外向度最高的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在三十年前基本上還是一個農業大省,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現在一躍成為中國經濟的第一大省。因此,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快、最富生機活力的地區之一。
3.產業結構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結合課文與圖4-3-3,分析改革開放以來該地區產業結構變化的特點。
【學生總結】第一產業比重明顯下降,第二產業比重變化不大,第三產業比重明顯上升。
【教師總結】該地區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第二產業占主導地位。以輕工業為主,重化工業較為發達,外向型經濟發展快,是我國重要的輕工業基地、外貿出口基地和極為重要的經濟區。產業結構需要調整優化,促進技術進步與創新,逐步淘汰或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以金融、信息、房地產、旅游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
環節三:鞏固提高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同桌合作,結合所學知識思考教材活動問題:聯系實際,說說產業轉移對轉入區(或轉出區)自然地理環境及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
【學生回答】對轉入區影響: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難以避免有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出現。
對轉出地區的影響:緩解土地壓力、人口、交通和環境等壓力,為產業的升級提供發展的空間。同時,有利于當地利用先進的科技水平,改善環境問題,如大氣水體的質量下降。
環節四: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內容。
作業:課后查找有關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歷程的資料,對比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兩地的異同。
五、板書設計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