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情分析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這類知識點一直是學生非常頭疼的板塊,知識點相對比較容易混淆。這個板塊主要考察形式為單選題為主,偶爾會涉及到判斷。
二、考點梳理
(一)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
1.具體表現
一是: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均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發展時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已經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較為成熟的水平
2.教學啟示
教育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要適時而教,即要在兒童發展的關鍵期或最佳期及時的進行教育。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個體的某一方面訓練可以獲得最佳效果。“關鍵期”這一概念最早是由奧地利生態學家勞倫茲提出的。
PS:所謂發展關鍵期是指身體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機能和能力最適宜于形成的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對個體某一方面的訓練可以獲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發揮個性在這一方面的潛力。錯過了關鍵期,訓練的效果就會降低,甚至永遠無法補償。
(二)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
1.具體表現
個別差異性在不同層次上存在。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不僅是自然性別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別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差別。其次,個別差異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其中有些是發展水平的差異,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現方式上的差異。
2.教學啟示
教育必須因材施教,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積極因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的發展。
(三)區別與聯系
三、例題展示
有經驗的老師會發現,學生的個體身心發展并不是持續快速發展的。他們的發展往往具有兩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在個體出生后的第一年中,第二個高峰期則是出現在青春期。這種現象體現了個體身心發展的( )。
A.順序性 B.穩定性 C.個別差異性 D.不均衡性
【答案】D。解析:個體身心發展的順序性是指,個體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簡單到復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個體身心發展的階段性是指,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一是指個體身心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均衡的,二是指個體身心的不同方面所達到的某種發展水平或成熟的時期是不同的。即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已經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較為成熟的水平;個體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性是指個別差異性在不同層次上存在。所以此題選 D。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