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一》第一章 中藥與方劑
1.五味所示作用及臨床應用
五味 | 功效 | 作用 | 不良效用 |
酸 | 能收、能澀 | 收斂固澀(五味子)、生津(木瓜)、安蛔(烏梅) | 收斂邪氣 |
苦 | 能泄、能燥、能堅 | 泄:通泄(大黃)、降泄(苦杏仁、赭石)、清泄(黃連、梔子)燥:燥濕(蒼術、厚樸、黃柏、苦參)堅:堅陰(黃柏、知母)、堅厚腸胃(黃連) | 傷津、伐胃 |
甘 | 能補、能緩、能和 | 補虛、和中、緩急、調和藥性(甘草) | 膩膈礙胃 |
辛 | 能散、能行 | 發散(荊芥、薄荷)、行氣(香附)、活血(川芎) | 耗氣傷陰 |
咸 | 能軟、能下 | 軟堅散結(昆布、海藻、鱉甲)、瀉下通便(芒硝) | 高血壓、動脈硬化者、脾虛便溏者慎用 |
2.七情配伍的內容
方式 | 意義 | 界定 | 臨床應用 | 例子 |
單行 | 顯效 | 單味藥就能發揮預期治療效果 | 據情酌選 | 獨參湯 |
相須 | 增效 | 功效相類似的藥物合用(強強聯合) | 充分利用 | 石膏配知母 |
相使 | 功效具共性,一藥為主,一藥為輔(主輔關系) | 黃芪配茯苓 | ||
相畏 | 減毒 | 一種藥物的毒烈之性,能被另一種藥物減輕或消除 | 考慮選用 | 半夏畏生姜 |
相殺 | 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烈之性 | 生姜殺半夏 | ||
相惡 | 減效 | 一種藥物能使另一種藥物原有功效降低 | 加以注意 | 人參惡萊菔子 |
相反 | 增毒 | 產生或增強毒副反應 | 絕對禁止 | 烏頭反半夏 |
3.方劑的組方原則
方劑組成 | 作用 |
君藥 | 對處方的主證或主病起主要治療作用。體現了處方的主攻方向 |
臣藥 | (1)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和主證的藥物 (2)針對兼病或兼證起治療作用的藥物,它的藥力小于君藥 |
佐藥 | (1)佐助藥,協助君臣藥加強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兼證(2)佐制藥,消除或減緩君臣藥的毒性或烈性 (3)反佐藥,藥性與君藥相反,但能起相成作用 |
使藥 | (1)引經(2)調和諸藥 |
以上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更多2019年執業藥師考試資訊,執業藥師備考資料,執業藥師歷年考試題,執業藥師報考政策,執業藥師題海實戰,盡在中公醫考網!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